今年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件集体提案《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其中建议:在改进校服美感帮助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应重点破除限价及“地方保护”,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拥有选择“优质优价”校服的权利;同时,还需加强功能面料开发与校服款式设计,深化质量管理,斩断“劣质校服”流入校园的通道。
这个提案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表示“太惊喜”、“特别期待”……无怪网友反响如此热烈,这些年来,中国的校服款式与质量频遭“吐槽”,不论男女一律穿着肥大的运动服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已经成为一代人学生时代的集体记忆。
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更加开放以及校服新政的逐步推开,校服也正在告别昨日“被吐槽”的局面,校服的育人功能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这其中,品牌校服的行业带动作用非常关键。
国内校服市场前景广阔
校服是中国职业装市场中一个特殊的细分产业,长期以来,受行业采购模式及圈子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校服市场表现出竞争分散及地域色彩浓厚等特点。“地方保护”、“限价”等因素造成了校服产业市场化不足等种种问题。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校服新政策的推动加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校服市场迎来了产业升级,以伊顿纪德等校服品牌为代表的“新制式校服”正在成为新的行业风口。2014年《彭博商业周刊》在《校服经济学》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校服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大关,在校服整体品质升级以及价格接受空间扩大的推动下,业界预计,到2025年国内校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2000亿元。
毫无疑问,如今的校服产业是一片发展前景看好的“蓝海市场”。“传统的校服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不合理的地方保护和陈旧的限价政策等因素制约了校服品质提升和行业发展。2009年,伊顿纪德进入校服行业,通过优质的校园服务和产品品质,获得了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的认可”,上市公司苏美达股份(600710)旗下伊顿纪德(以下简称“伊顿纪德”)副总经理王勇在接受CFW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据了解, 2018年伊顿纪德营收规模超过7亿元,校服供应量800万件,品牌成立十年来,为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4000多所学府提供校园服饰系统解决方案,是行业和消费者公认的领军品牌,但也仅占据市场份额的1.3%。“伊顿纪德10年来营收规模增长了100倍,但其实这只是品牌的准备期和热身期。”王勇强调,“通过对英国、日本、韩国等市场的考察,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行业第一基本上能占到20%的市场份额,所以中国校服市场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让校服成为学校的流动文化名片
伊顿纪德将校服看作是为学校量身打造的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
“伊顿纪德根植于优秀的校园文化,以优雅、内敛、洗练的设计风格,引领中国校园服饰变革,推动共同教育价值重建,打造校园文化名片。通过聆听学校的文化主张,观察学校气质,以服饰礼仪为载体,将校园服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自然地彰显出校园与教育之美。”
在过去,学校对校服的要求仅限于整齐划一、便于识别、有利运动等,至于学生穿上美不美,对审美品味有没有由外而内的塑造价值,几乎不在考虑之列。然而古今中外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美的校园服饰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品质,也关乎他们的气质、修养、行为举止的涵育塑造。
所谓“美由心生、礼形于外”。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当下的学生也初步具备了美的意识和追求,但学校却缺乏相应的关于美的训练与修养,在校服选择上更是忽略了学生选择美的权利,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白岩松在2018年未来教育年会上说道,“教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拥有与时俱进的真正的审美能力,是教育的一个特别大的挑战”。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1943号
地址: EMAIL:kf@pingxiu.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