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绣花软件

官方辟谣“北京暂停线下培训”:此消息不实,对不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要进行整改

来源:平绣网 时间:2021-04-17 作者:平绣网 浏览量:

3月12日消息:有媒体在3月11日报道称,据北京朝阳区某英语培训机构顾问透露,已经接到教委下发的停课通知,其提供的红头文件显示,朝阳区将继续暂停中小学学科类、外语语言类和中高考相关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复课时间另行通知。


官方辟谣


另外,北京市昌平区、通州区也出台了相关停课排查的红头文件,而海淀区也有相关动作。据称资金监管是此次停课排查的重点内容。


对此,北京市教委官方公众号"首都教育"今日发布声明称,网传"北京继续暂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消息,市教委明确表示此消息不实。


声明指出,1月下旬,根据疫情形势,全市暂停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随着中小学开学,市教委已启动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序恢复的工作,支持符合办学标准、有益于学生学识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线下培训。


但现实是不少教培机构仍未恢复营业。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3月11日走访海淀黄庄发现,多家K12学科培优的机构门上都贴着来自于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所贴的告示,落款时间为2021年2月18日的《疫情防控提示》写着,"根据北京市政府统一要求,自1月23日起,全市培训机构暂停一切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


而此前昌平区教委相关工作人员也透露,由于疫情防控及合规检查,从1月23日统一停课至今,复课时间待定。多位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均为线上授课。


虽然北京市教委官方已经发声澄清"继续暂停"一说并不属实,但一轮大的整顿确实在所难免。


日前,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发出关于谨慎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警示,对1月21日至2月20日期间,5家投诉数量大、解决率低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公开曝光。如下:


北京天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龟教育,无证办学,第二次曝光),共接到投诉82件,解决率为14.63%;


百年英才(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百年英才,无证办学,第二次曝光),共接到投诉38件,解决率为18.42%;


北京健伟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健伟教育,无证办学,第六次曝光),共接到投诉21件,解决率为9.52%;


北京优胜辉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优胜教育,无证办学,第七次曝光),共接到投诉17件,解决率为0%;


北京易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易消教育,无证办学,第四次曝光),共接到投诉13件,解决率为23.08%。


消费警示指出,今年以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的关于教育培训机构的退费纠纷数量居高不下。为此,提示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学科类或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类教育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查看对方是否已经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如培训机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建议谨慎选择。


在今日的官方声明中,北京市教委也明确表示,对于有些培训机构存在的疫情防控不到位、虚假广告、退费难、超纲超强教学等问题,在恢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会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恢复线下开课并非没有前提条件,而是要根据疫情防控、办学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要求,按照"自查自评、书面申请、检查整改、公开承诺"程序,向各区教委提出申请,经各区教委审核通过后可有序恢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进行整改。


换句话说,自1月份暂停至今还未恢复课程教学的机构,或是因不符合要求,或是在整改当中。不过,此次继续暂停事件,也再一次将学科类校外培训行的问题摆在了大众面前。


首先是财务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业务开展受挫,不少培训机构选择跑路,让家长损失惨重,优胜教育、学霸君等爆雷事件均引发舆论关注。


有机构老师称,此次整顿中,教委要介入校外培训机构的财务监管。还有报道指出,正规培训机构必须和银行签订监管合同,所收的学费不可以提前支取,过了监管期才能动,以解决退费难问题。


其次是"双减"问题。"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分析称,"双减"是目的,而专项治理是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校外培训的监管和发展是重要议题。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而就在不久前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便提到,将对校外培训机构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


政策风向标丨2021教培行业或将迎来最严厉监管!


2月4日,陈宝生部长在今年首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采用非常严厉的措辞表示:2021年,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校内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


2月23日,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做出重点说明:在一些地方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家长合法权益。同时,要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强化学生作业管理,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教育部领导的开年讲话发出了更强监管信号。2021年,通过"内外联动",引导规范校外培训已是必然,教培行业或将迎来史上最严厉监管!


2018年,教育部首次将"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规范"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至今已三年时间。通过回顾三年来的政策走向和治理路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预判2021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政策风向。


政策回顾一: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路径


2018年2月6日,教育部发布工作要点,表示即将出台促进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将联合有关部门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与督查,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同年8月,纲领性文件出台,为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明确了方向。


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发布工作要点,明确要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中小学生减负。同年,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包括首个国家层面线上培训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意味着国家开始对线上线下培训进行全方位治理。

官方辟谣

2020年,新冠疫情给线下培训带来巨大的冲击,线上培训加速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整体趋缓。重点转向集中整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

官方辟谣

政策回顾二: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治理路径


2018年,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治理同步开展。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在30条减负措施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措施就有12条。

官方辟谣

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系列重磅文件。尤其重点深化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官方辟谣

2020年,出台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官方辟谣

2021政策风向:内外联动,重拳不断


从教育部开年讲话传递的权威声音,以及近期各地教育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系列专项行动来看,今年对校外培训的规范治理将是"内外联动,重拳不断"。


为何要内外联动?


三年来的政策回顾告诉我们,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两大关键词:"规范"和"质量"。规范强调依法治教,消除各种教育乱象,维护教育秩序和保护受教育的合法权益;质量则是在规范基础上,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需要标本兼治。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本质是依法治教。依法治理培训机构,也只能规范培训市场供给,无法根本解决教育培训热、学生负担重的问题。因此,要想真正缓解教育培训热,减轻学生校外学业负担,需要在规范培训市场供给的同时,严格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教育教学安排和管理服务。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在"治本"上下更多工夫,一些地方没有坚持依法治教,原因主要与地方政府的升学政绩导向有关。因此,一定要健全制度化环境,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确定突破的规则和路径,抓住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深化高考、中考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痼疾,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重拳将落在何处?


陈宝生部长讲话已经明确了重点治理方向。即:重点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治理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在这样的治理原则下,作者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政策的重要发力点。


一是贯彻分类管理。更大力度、更严措施规范治理学科类(包括线上)校外培训。


二是严格准入标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严格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条件。


三是狠抓源头监管。严格执行属地化管理审批登记制度,重点整治未取得本地教育部门颁发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违规培训机构。对于有办学资质的机构,严格执行年检年报及向社会公示制度。


四是强化内容监督。加强培训内容备案,严格落实"学科负面清单",建立常态化内容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培训内容,严厉打击错误导向、错误言论。


五是加强教师管理。学科类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完善教师资格证公示机制,保证家长学生能够查找到真实信息。坚决禁止聘用在职教师有偿补课。


六是规范培训服务行为。重点整治虚假广告、夸大欺骗宣传,有搞竞赛评比、与中小学生招生挂钩的行为。严厉打击随意涨价、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合同管理机制,督促培训机构使用《中小学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落实"黑白名单公示制度",方便家长学生选择合规机构。鼓励探索建立教培机构资金监管体系,提供机构课程与资金等全视图监管服务,保障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1943号

地址: EMAIL:kf@pingxiu.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