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绣花软件

大学生期待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实习的主要原因

来源:平绣网 时间:2021-04-29 作者:平绣网 浏览量:

67.1%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多创造实习机会


随着高校毕业人数日益增多,就业竞争加剧。为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不少同学选择丰富自身实习经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8名大一至研三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3%的受访大学生有过实习经历。


大学生期待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实习的主要原因


靠学校提供是受访大学生获得实习机会的首要渠道


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大二的林木(化名),目前在一家美术培训机构做辅导老师,这是他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师兄给介绍的。"感觉我们学校的学生,找实习机会还挺容易的,都不用自己主动出击,经常会有人来问"。


调查显示,74.5%的受访大学生有过两段及以上实习经历。其中52.3%的受访大学生有两段,17.9%的人有3段。22.8%的受访大学生有1段实习经历。只有2.7%的受访大学生没有实习经历,且无实习经历的受访者八成集中在大一和大二。


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读大四的肖平华学的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到目前为止,她实习了一次,是老师给推荐的,在一家媒体做实习记者。"因为我本身也想当记者,所以感觉这次实习还是挺匹配的"。肖平华感觉,周围的同学在大三大四时出去实习的比较多。


调查显示,靠学校提供是受访大学生获得实习机会的最主要渠道,获选率为64.9%,接下来是靠周围小伙伴提供(55.6%)以及通过留意网上相关信息获得(55.1%)。


王刚目前在东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读研一。到目前为止,王刚通过学校推荐和网络招聘平台,共获得了三次实习机会。三次实习的内容主要都是进行桥梁监测,和专业高度相关。


75.3%受访大学生实习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王刚的三段实习经历中,只有一段是学校要求的,其余两段都是自己找的。"我就是为了以后的工作,也是为了提前适应工作环境"。王刚坦言,尽管三次实习的内容差不多,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平台是不一样的。我第一次实习就是在学校周边的一个小项目,现在是在省设计院实习,接触到的人都比我厉害很多,可以多向他们学习"。


调查显示,75.3%的受访大学生实习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63.8%的受访者是为了增加阅历、开阔眼界,43.4%的受访者是为了获得一些收入。此外,还有三成多的受访大学生是为了打发空闲时间、认识新朋友或学校要求。


虽然只实习了一次,但肖平华感觉收获很大,了解到真正的记者是怎么工作的。"以前我一直以为采访都是摄像 记者 司机。结果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记者一个人搞定"。还有一点让肖平华觉得很重要的是,实习期间经常在外面跑,让主要待在校园里的她有机会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跟着实习老师学到了不少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调查中,70.9%的受访大学生感觉实习工作中,能积累经验学到东西比较重要。


林木目前的实习听上去很不错,每周只需要去周六一天,对学业负担还很重的大二学生来说,基本不会耽误学习,收入也非常可观。不过林木透露,这份实习工作他不打算做太久,因为感觉自己输出多,收获积累相对少。下一步,他想去一家设计院实习,未来也是想向产品设计方向发展,所以想在设计方面多一些积累。


调查中,55.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实习工作平台好很重要,51.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与未来工作吻合度高比较重要,50.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工作内容有趣比较重要。


67.1%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多创造实习机会


通过自己找实习的经历,王刚感觉,最开始找实习,很难获得比较好的机会。他希望学校能多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毕竟有学校把关,还是会靠谱一些。


调查显示,对于最希望在实习方面得到的支持或帮助,67.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是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多创造实习机会,63.6%的受访大学生希望有专门发布实习信息的权威平台,63.3%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多开展实习相关培训,54.5%的受访大学生希望企业给实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正式工作。


"我相信很多同学实习都是为了以后好找工作。如果实习的时候能够有转正机会,那也会比较吸引我。"王刚说。


周芸(化名)是一家短视频公司的人事主管,目前公司处于快速上升期,每个部门都会有实习生名额。她感觉,公司其实非常愿意给表现优秀的实习生转正,因为这样的实习生已经对公司的业务非常熟悉了,入职直接就能上手工作。她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去尝试一些工作,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所长。


在南方一所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沈老师表示,学校非常支持大家多走出去实习。年轻人可以多去"试错"。不过,她也建议大家不要过于焦虑,还是要先修炼内功,把学业搞好。"有一些同学会降低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去迎合用人单位,这种我是不太建议的"。另外,沈老师也提醒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岗位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和理想的职业发展道路相匹配。


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大一到大四的占86.2%,研一到研三的占13.8%。


"付费实习"市场乱象:明知是假仍有人买


"线上实习项目今天开营,报名费用是2380元,对应实习结束后有机会获得2000元以上的实习激励……"本科就读于南京某高校、现在法国攻读硕士学位的张同学,于今年3月寻找线上实习时碰到一名自称是某知名媒体的HR向她推荐实习项目。


"这位HR表现得异常积极、热情。"反常的"热情"与不低的收费门槛令张同学心存顾虑,要付费才能实习,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碰到。


其实"付费实习"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此前,也有媒体揭露"付费实习"的市场乱象:一些中介利用学生想在求职中提升个人竞争力、提高简历"含金量"的心理,用"背景提升"作幌子,做起"付费实习""付费内推"的生意。


高价简历,名不副实


在各类网络平台搜索"实习""内推"等关键字,都能跳出大量贴文,声称"咨询/投行/证券/券商/互联网大厂"等均可内推。一般根据职位、远程实习或实地实习的不同情况收取费用。根据张同学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并咨询多个中介,一般远程实习价格在几千元不等,而实地实习则高达几万元。


在记者怀疑远程实习导师真实性的问题时,这几家中介均表示"我们和企业有官方合作""进去都是高级经理、老师带你们"。记者一再表示想实地实习学到真本领时,中介也会用"性价比"为理由来劝说记者尽量选择线上实习,甚至有的中介称,"线上实习的带队老师都是资深领导,即便线下实习也未必有机会能见到。"


也有中介比较爽快答应推荐实地实习,一般流程是"确认简历-收定金-面试-拿offer-付尾款",中介告诉记者"简历没问题再收钱,并且不提供简历修改服务"。


此外,所谓的"官方合作"与"实习证明"的真实性也需打一个问号。记者向前述知名媒体人力资源部核实招聘信息时,对方明确表示,"近期本单位没有招聘实习生。"而该中介提供的所谓"实习证明",事实上只是一份"项目证明"。该媒体公关部有关人士表示,"可以肯定,这与正规招聘途径的实习生的实习证明并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早在去年,腾讯、毕马威等多家企业在其官方公众号就已发过声明,称公司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对外提供有偿的面试和工作机会,也从未提供任何远程在线实习或工作项目,望各位学生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较于律所、银行和媒体等行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和各类券商公司是付费实习中介的主要盈利行业。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应届生的实习竞争尤为激烈,百度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头部互联网企业(俗称"大厂"),实习招聘筛选标准也比较高。在同行的其他企业看来,"有大厂实习经历,就相当于有人已替你做过一次筛选,越是近期的筛选价值就越高,越接近工作实际就越有意义。"


"对想进入大厂的应届生而言,大三寒暑假最好就要进入大厂实习,否则想通过秋招成功的概率就更小。"在某内部人士看来,这个行业很在乎求职者过去的工作经历,"没接触过就很难进入,跨部门也会很难。所以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会对你以后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发展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的职业生涯,被前置到大三的寒暑假,他们需通过大厂的实习敲开大厂的门。


明知是假,仍有人买


花钱买来的实习未必是"真材实料",但总有学生想要"走捷径"。


"多找一些地方实习,为就业增加竞争力"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共识。


临近毕业季,应届生忙着答辩、就业,"准毕业年级"则忙着利用最后的"实习黄金期"为自己的秋招增加砝码。在北京某高校学习视觉传达的陈晗告诉记者,2019年她本科毕业前,几乎没费力气就通过自己投递简历、面试进入新浪做设计类工作。去年读研后,她又通过学姐的内推进入百度的用户体验类实习岗位。然而今年,她突然发现投出的简历不少是杳无音信。


"即便只是日常实习,身边同学在投这些互联网大厂时往往要根据不同岗位,经历笔试和多轮面试。"陈晗告诉记者,这种堪比找一份正式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让很多学生叫苦不迭,一边是学业、论文的压力,一边还要为找实习岗位四处奔波。


提起付费实习,陈晗坦率地说,她的朋友圈里就有中介每天在发布相关内容。"虚假的行为肯定不好,但作为学生,管不了别人,我只能管好自己。"


从付费实习的岗位和工作性质来看,学文科、商科类的同学或求职意向偏向于此的同学往往要通过实习经历证明自己的能力。理工科的同学则更倾向于通过开展在校项目和实验成果等情况证明自己专业水平。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专业研一学生丁佳宁告诉记者,自己确实没有太多的实习焦虑,因为在求职中更看重项目经历。


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自己的实习时间着实有些"尴尬"。大部分企业都要求学生实习时间要持续3个月以上,如果想在大一大二或刚开始读研时实习,仅靠寒暑假满足不了3个月的时间门槛;如果在课程较少的大三、大四利用大块时间实习,则可能与考研、出国等备考冲突。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一位同学说,"有时没办法,只能托家里关系找个单位盖章,敷衍了事交上实习报告,获得实习学分。"


对于想要申请国外学校、出国深造的同学,体面的实习更成为"敲门砖"。东南大学经济学系教师秦双全分析,现在高校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和实习岗位上也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导师很负责,会帮学生推荐实习,或一些专业硕士本身就有校外兼职导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习很少会走弯路。如果学校在实习资源方面存在不足,学生找实习确实存在和企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


"这种信息不对等一旦被中介利用,学生在实习时极有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贵彬提醒,如果实习关系不被人事系统认可或未出具实习证明,则会存在用人单位拒绝承认实习关系的风险。另外,单位在员工入职时会对其申报的个人信息进行审查,如大学生在简历中写了该段实习经历的,则属于个人虚报入职信息的行为,一经审查发现,可能面临不予录用或被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真空地带",监管亟需合力


不只是大学生。职前教育公司咨询前顾问张颖告诉记者,她接触过最小的客户是一些高二、高三学生。"现在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很有规划意识。未来就业想做什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要做哪些准备,他们更愿意在进入大学前就来寻求专业的建议。"


张颖表示,确实有些机构掌握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但也不乏一些黑心机构,聘请根本不是某公司的员工充当导师,随便给学生发布些任务,最后盖章出具一份所谓的实习推荐信,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有关部门的介入。"


在法律人士看来,学生、中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更多属于司法调解范畴。河海大学教授赵银仁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职业中介机构可以向劳动者提供相关实习信息,其牟利行为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如果中介夸大宣传,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仅靠现有法律难以直接对其规制,一旦产生纠纷,即使是民事索赔,恐怕也不容易。


刘贵彬认为,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严禁委托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为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因此,付费实习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对于大学生实习管理的社会秩序,属于行政法规禁止的行为。"


"进入名企实习本就困难,因实力不足等主客观原因暂时未能获得理想岗位是正常现象。可如果以金钱为导向,向用人企业推选不合格的实习生,不仅破坏了企业的选人用人秩序,影响职场生态,还会误导学生的择业、就业价值观。"刘贵彬建议,要想规范实习市场,堵住漏洞很有必要。"面对大学生长期广泛的实习需求,在规范现有实习中介市场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由政府牵头、社会机构参与、用人单位支持,探索建立规范化平台,为企业用人需求和大学生实习需求提供更好的匹配机制,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同时,还需要挖掘更多就业资源、拓展就业空间,从人才培养到就业各个环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1943号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环一路南方明珠商务中心5楼A525 EMAIL:kf@pingxiu.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